海鲜一直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吃货们,往往可以为了饱餐一顿肥美的海鲜,掏光自己的腰包也不心疼。然而,如果你也是海鲜爱好者,可不要为一些没见过的海鲜送命啊!
这一家6口人,就因为吃海鱼中了剧*,医院抢救,医生还告知,这种*比河豚还厉害倍,幸好命大!那么,他们吃的是什么鱼呢?
*先生前几天在珠海的市场购买了一条鳗鱼,由于购买的是大只的海鳗,所以准拿回家一家人聚餐的时候一起吃。当天晚上,一家6口人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饭,吃完饭没多久,就都开始上吐下泻,这明显就是食物中*。于是一家人立刻就医,除了并不吃鱼的儿子,家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中*,而症状最严重的老婆则被推进了重症监护室。
询问医生才知道,这次中*主因叫雪卡*素,分布在鱼的头、内在器官中,哪怕烹调的高温也不能破坏这种*素,所以只要误食就会重度,而除了他们,沿海地区常常也会有人中了这样的*。
一家吃海鱼中*,中*的元凶是雪卡*素,并不是海鳗鱼本身,雪卡*素是一种海洋藻类*素,由有*藻类产生。而这种*素会在鱼的身体里累积,因此以藻类为食物的鱼,如果吃了含有*素的*藻就会在身体里沉积这种*,再被大鱼吃掉,大鱼也就蓄积了这个*。
海产中,可能含有这样的*素的鱼也不少,石斑鱼、梭鱼等等都在其中,而春季则是*素累积最多的时候。
相对的,由于养殖鱼并没有使用有*藻类,所以没有出现这样的有*鱼,海产是好,但是风险确实也比养殖的大了很多!
所以想要防止一家吃海鱼中*的事情再次发生,就要避开4月份吃珊瑚鱼,而且大只的更是要避免,越大*素沉积就可能越多,吃鱼的时候也要丢弃头部和内脏,不要因小失大。
最后,买回家之后不要趁着新鲜就吃了,在清水中养10天左右,*性也会大大减小。而且吃海鲜还有8大禁忌。快来了解一下吧。
1.吃海鲜后喝茶长结石
吃完海鲜不宜喝茶的道理与不宜吃水果的原因类似。因为茶叶中也含有鞣酸,同样能与海鲜中的钙形成难溶的钙。在食用海鲜前或后吃海鲜,都会增加钙与鞣酸相结合的机会。因此,在吃海鲜时最好别喝茶。同理,也是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
2.海鲜煮不熟含有细菌
海鲜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热性比较强,只有在80℃以上才能将其杀掉。而且海鲜里面除了水中带来的细菌之外,还可能存在寄生虫卵以及加工带来的病菌和病*污染。
一般来说,在沸水中煮4-5分钟才算彻底杀菌。因此,在吃“醉蟹”、“生海胆”、“酱油腌海鲜”之类不加热烹调的海鲜一定要慎重,吃生鱼片的时候也要保证鱼的新鲜和卫生。
3.海鲜啤酒同吃惹痛风
在吃海鲜时最好别饮用啤酒。虾、蟹等海产品在人体代谢后会形成尿酸,而尿酸过多会引起痛风、肾结石等病症。如果大量食用海鲜的同时,再饮用啤酒,就会加速体内尿酸的形成。所以,在大量食用海鲜的时候,千万别喝啤酒,否则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4.海鲜水果同吃会腹痛
鱼、虾、蟹等海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素。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海产品后,马上吃水果,不但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海鲜中的钙还会与水果中的鞣酸相结合,形成难溶的钙,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甚至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再吃。
5.死贝类病菌*素多
贝类本身带菌的含量就比较高,而且蛋白质分解的又特别快,一旦死去便会大量繁殖病菌、产生*素,同时其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败。不新鲜的贝类还会产生较多的胺类和自由基,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选购活贝之后也不能在家存放太久,要尽快烹调。过敏体质的人尤其应当注意,因为有时候过敏反应不是因为海鲜本身,而是在海鲜蛋白质分解过程中的物质导致的。
6.冰鲜虾不可白灼着吃
任何海鲜都只有在高度新鲜的状态下才能做成清蒸、白灼之类的菜肴。水产海鲜与肉类不同,它们体内带有很多耐低温的细菌,而且蛋白质分解特别快。如果放在冰箱里多时,虾体的含菌量增大,蛋白质也已经部分变性,产生了胺类物质,无论怎么样都达不到活虾的口感、风味和安全性,当然也就不适合白灼的吃法了。
7.海鲜维C同食会中*
多种海产品,如虾、蟹、蛤、牡蛎等,体内均含有化学元素砷。一般情况下含量很小,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可能使这些动物体内砷的含量达到较高水平。
虾体内所含砷的化合价是五价,一般情况下,五价砷对人体是没有害处的。理论上讲,高剂量的维生素C和五价砷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会转变为有*的砒霜,当砒霜达到一定剂量时可导致人体中*。
8.尽量不吃虾头、鱼头
据专业人士解释,一次性摄入50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或30个梨或10个橙子或生吃3斤以上的绿叶蔬菜,才会大剂量地摄入维生素C。如果经过加热烹调过程,食物中的维生素C还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吃海产品的同时食用水果或青菜,只要不超过上述的量是没有危险的。金属类元素容易沉积在海鲜的头部,所以尽量不要吃虾头、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