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只牡蛎的前世与今生,野生牡蛎竟可以活到 [复制链接]

1#

在中国版图上的临海城市中,赫赫有名的城市更是数不尽。只是在我的家乡山东,一个人口大省有一个小小的临海小城。那里被我们称为胶东地区,那里的方言连山东其他的市区都不一定能听得明白,那里靠海而生,那里便是一个濒临*海的小城——乳山。

这乳山,为何为此名?只因其境内耸立于乳山口湾南岸浑圆挺拔、顶峰凸起、状如母乳的大乳山而得名。这大乳山作为山名,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唐代。日本圣僧圆仁途经大乳山下时评价道:“其乳山之体,峻峰高颖,顶上如锋,山根自岭下而指六方。于澳西边,亦有石山,岩峰立岭,高秀半天。”依此推断,唐代这座山就叫乳山,民间叫便传为了大乳山。

这乳山,虽不是什么大的城市,也是威海地区一个发展迅速的新城市。乳山绵延的海岸线长.27千米,是中国沿海的长寿之乡,更是被授予了“山东省长寿之乡”的称号。

乳山,一个临海的小城,祖祖辈辈可谓是靠海吃海,说起来,这乳山的特产也是不得不提的:乳山大姜、乳山牡蛎、乳山绿茶,可谓是乳山三宝。我乳山的同学家里便是在山上种姜的,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威海乳山除了海,还有山上的大姜。前几日又机缘巧合去到了乳山,于是让我更深刻的接触到了乳山牡蛎,绝对是名不虚传的。

谈及牡蛎,不如先来说一段传说吧。话说当年三圣母与海妖决斗,即将化作大乳山时,为了挽救嗷嗷待哺的孩子,便把部分乳汁滴到了海岸边,变成了附着在礁石上的贝类。而这肉色白如乳汁,生熟皆可食的贝类也变成了我们今日所说的牡蛎。故人称母沥,后写作牡蛎;圣母滴落的乳汁,使乳山成为著名的牡蛎之乡。

走进乳山,去到乳山牡蛎文化园中,才能更好的了解牡蛎的前生与今世。走进乳山,你才会发现,对于靠海而生的渔民而言,一个绳扣,一片渔网,一艘渔船,都关乎这身家性命以及对于这片土地难抒的情愫。

那日在第四届乳山(国际)牡蛎文化节上,更是诞生了3.12斤的新一届“牡蛎王”。得冠的“牡蛎王”是一直长在深海的野生牡蛎,更是一只自然苗。所谓的自然苗,就是从小在海里生长在海里长大没有经过人工哺育的牡蛎,这样说起来野生牡蛎的正常寿命是可以达到30多岁的。

对于不生长在海边的人而言,根本没有办法去辨别一只牡蛎在这世间生存了多久?而这个每日与牡蛎打交道的养殖人,他们则有着自己的一套技巧。牡蛎和树木是很相似的,年轮就是它们年纪的象征。而年纪越大的野生牡蛎,它的口感和肉质也更好一些。与人工饲养的牡蛎相比,野生牡蛎的肉质更加的细腻紧实。

在乳山,渔业的发展提高了整个经济的高度,而牡蛎养殖的兴起,更是乳山渔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除此之外,牡蛎还可以制成蚝油、罐头等产品。

乳山,一个山绕水环、人杰地灵的小城。在这片浸润着母爱文化、养生文化、海洋文化的土地上,或许只有优秀的人文精神薪火相传,才会让地域文明更加的突出。

(自媒体作者·旅行达人)

一个想要从南走到北、再从东走到西的我、一个想要撒一点野的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