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假期笔者来到鳌山湾畔的鳌山卫街道,准备采购新鲜的海蛎子解馋。作为海边长大的人,三天不吃腥味就馋,对当季海鲜更是没免疫力。
提前联系好七沟村的朋友,把早上刚上岸的蛎子留出一编织袋,驾车前往朋友家中取。顺便聊了一会今年的行情,朋友非常高兴,今年又是丰收,而且往年一块钱一斤的价格今年也翻了翻,还不像前几年那样为销路犯愁。好像是今年南方海蛎子减产造成一部分鳌山湾海蛎子剥肉加工后被卖到南方。看来今年朋友可以五菱换三菱了。
牡蛎上岸
鳌山卫街道中分布在鳌山半岛上的十几个村都有养殖海蛎子的传统,但是海域之间品质又不太相同。像七沟、神汤沟等村的海蛎子带泥比较多,采集上岸后大部分还要高压水枪冲洗才能进入市场销售。而盘龙庄等鳌山半岛南侧的村庄出产的海蛎子比较干净,采集上岸后可直接销售,消费者买回家用水一冲就可以下锅了。
周边村庄一般用养殖绳引野生苗方式养殖,每年夏季海蛎子潲酱后,潲酱是当地人对海蛎子产卵的称呼,用栓了扇贝壳的绳子放到预订海水里引野生蛎子苗附着,待到半年就可以采集了,期间也不用进行任何投料。虽然说是养殖,其实就是野生,采用了类似人工岛礁的方式。
因为笔者到海边的时间临近中午,没看到渔船满载海蛎子靠岸的景象。据朋友说一般是根据潮汐选择靠岸时间,他们当天早上6点左右就靠岸了,正好不耽误当天的销售。
鳌山湾海蛎子以前基本就在当地销售了,甚至进不了青岛城,前几年青岛市区市场都是被红岛海蛎子占领。近两年因为鳌山湾海域海水水质更好,蛎子肉味道更鲜美,逐渐在青岛城区市场打开销路。有些村庄还成立合作社,对接市内的大商贩,大酒店等。还是希望当地有关部门能出面申请农产品地理坐标,使当地海蛎子更有知名度。
海蛎子
说回吃海蛎子,当地人一般就是水煮,清蒸两种方式。当然也可以学欧洲人生吃牡蛎,味道很鲜很甜,被誉为大海的牛奶。也可以精致点做粉丝蒜蓉牡蛎,味道更是一绝。不过笔者还是喜欢水煮或清蒸,更原汁原味,只要外壳一开口就可以出锅了,火太过的话口感就差了,趁热吃配即墨老酒正顺口。有些时候煮多了吃不完就可以把肉剥出来,拌凉菜时候用上些更提鲜。
粉丝蒜蓉牡蛎
我这次买了一编织袋的海蛎子,基本是想吃多少洗多少下锅。剩下的就扎起袋子口,放到户外背阴处,可以吃十多天,蛎子既不会死也不会变瘦。很方便,根本不用放到冰箱里面。
现在这个季节一直到春节正是鳌山湾海蛎子上市的旺季,也是蛎子肉最肥味道最鲜美的季节。对男性朋友来说,这是有名的动力加油站,还不快快煮上一盆吗?现在当地农贸市场是洗净后的十块钱三斤,城市菜市场五块钱左右。
喜欢的朋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