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次对牡蛎有印象是学过一篇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我的叔叔于勒》的课文,里面提到富人吃牡蛎的情景——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那时候,我由于生活在山区,根本不知道自己也在牡蛎之乡,认为那只是外国才有的鲜品,而且是不易吃到的美味。乳山发布。
如今不同了。随着牡蛎养殖技术日臻完善,肥美的“海蛎子”成了百姓餐桌上的常客。而且由于乳山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养殖技术,乳山牡蛎已誉名国内外,成为“乳山三宝”之一。
乳山牡蛎简介
牡蛎,又称“蚝”,乳山人通常称之为“海蛎子”。双壳纲,牡蛎科。贝壳厚硬且形状多不规则,有近似圆形、三角形、长圆形、长形等。下壳(左壳)较大且凹,附着他物;上壳(右壳)略小且平,掩覆如盖。牡蛎喜在浅海区栖息,固着在岩礁或其它附着物上。在乳山沿海的礁石上,野生牡蛎比比皆是,多为褶牡蛎和大连湾牡蛎。乳山牡蛎的养殖面积、产量、质量居全国首位。
牡蛎价值
牡蛎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很高的贝类,有“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的说法。鲜蛎软体(肉)中含蛋白质4.5%~4.7%,脂肪7%~10%,肝糖19%~38%,还有B族维生素和18种氨基酸。在古罗马,人们把牡蛎称为“海上美味圣鱼”;在欧洲,牡蛎被称为“海洋的玛娜”(上帝赐予的珍贵之物)“海洋的牛奶”;在日本,牡蛎则被称为“根之源”“海洋之超米”。牡蛎通常以鲜食为主,最常见的吃法是将牡蛎壳洗净,放在锅里蒸煮,熟后剥食,味道极为鲜美。牡蛎还可以直接放到火中烧熟食用,有清乾隆年间诗人刘储鲲《烧蛎诗》为证:“不用溉釜鬲,连壳付火燎。啖之清心脾,天然味更好。”牡蛎的食用方法还有软炸蛎*、蛎*炒鸡蛋、蛎子炖豆腐等。牡蛎又是可以生吃的贝类,乳山自古便有“生吃蛎子活吃虾”之说,沿海渔民经常在礁石上撬开牡蛎上壳,生食其肉。牡蛎还可以制成蚝油、罐头等。牡蛎肉含锌量极高,对男性健康非常有利,著名新兴药品金牡蛎,其主要成分即为牡蛎提取物。牡蛎壳亦可入药,性微寒、味咸,功能潜阳、固涩、化痰软坚,主治头晕、自汗、盗汗、遗精、崩漏、带下及瘰疬等症。
牡蛎养殖方式
乳山牡蛎养殖品种以太平洋牡蛎为主,采取筏式养殖方式。养殖区域主要分布于西至乳山口、东至浪暖口的开阔水域内。这一水域,潮流畅通,风浪较小,乳山河和*垒河给其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盐,饵料丰富,非常适合牡蛎筏式养殖。太平洋牡蛎筏式育肥养殖技术,充分利用了海区的自然生产力和海区有利于牡蛎生产的环境条件,形成了一套太平洋牡蛎筏式快速、高效、清洁育肥养殖技术,极好地发挥出了产区的优势。一是有利于饵料生物的繁殖和海区环境的改善。太平洋牡蛎筏式育肥是利用半年时间在海区进行养殖,再让海区利用半年时间休整,既净化了水质,减少了海区污染,又利用夏季充足的光照和较高的温度,培养丰富的基础生物,为后期的养殖提供了丰富饵料。二是避开了春、夏风暴潮危害大的劣势,大大降低了养殖生产的风险。三是避开了夏季水温高、发病率高的时期,既提高了成活率,又解决了夏季附着物多这一棘手问题,减少了倒笼去杂等工序。利用太平洋牡蛎筏式育肥养殖技术,每年的9月将进行第一批牡蛎筏式育肥养殖,60天-80天后,牡蛎的肥满度增加12%~15%,达到出口标准。11月底前又可进行下一批的牡蛎筏式育肥养殖,直到翌年的4月,亩产量可达公斤。
随着乳山市牡蛎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乳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牡蛎之乡”,开发的多个牡蛎产品不仅进入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销售市场,而且还出口到日本、韩国、美国等15个国家,“乳山牡蛎”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年11月中旬,“乳山牡蛎”正式获国家工商总局审批通过,成为地理标志商标并公告。这标志着以“乳山牡蛎”为核心的一系列产业链条企业,将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表明乳山市在培育地域特色品牌战略中,又跨出了一大步。牡蛎产业已成为乳山市渔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更多资讯详情请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