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法》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应当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并运用和推广适宜的中医药技术方法。”成为法定条款。为响应法律号召,全科医学论坛推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系列连载。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古代的精神神经心理病用方,有安神、定惊、解郁的功效,适用于以胸满、烦、惊、身重为特征的疾病。
推荐处方
柴胡15g,制半夏10g,*参10g,*芩10g,茯苓10g,桂枝10g,肉桂10g,龙骨10g,牡蛎10g,制大*10g,干姜10g,红枣15g。以水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ml,分次2~3次温服。
注:铅丹药房不备,现多不用。
适用人群
“柴胡脸”:体型中等或偏瘦,脸型以长脸居多;面色*或白,缺乏光泽,抑郁神情,表情淡漠,疲倦貌。
性格内向:性格偏于内向、自我评价差、叙述病情话语不多、语速慢。
不定愁诉: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常有的症状包括有睡眠障碍、疲劳感、怕冷等。此外,胸闷、心悸、头昏、耳鸣、不安等不定愁诉也很多。
胸胁苦闷:两胁下按之有抵抗感或僵硬感,缺乏弹性。
有诱因:或有精神压力过大或情感挫折等诱因。
临床应用
以下疾病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以抑郁为表现的疾病,如抑郁症、恐惧症、神经性耳聋、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等。
以精神障碍为表现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脑萎缩、小儿大脑发育不良等。
以动作迟缓抽动震颤为表现的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脑损伤、癫痫、小儿多动症、小儿脑瘫等。
伴有睡眠障碍的性功能障碍、闭经、更年期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脱发、痤疮等。
以惊恐动悸为表现的心律不齐、心脏神经症、房颤、早搏等。
加减与合方
烦躁、少腹部疼痛、便秘者,加桃仁15g、芒硝10g、甘草5g。
脑梗或烦躁失眠、舌紫面暗红者,合桂枝茯苓丸。
焦虑不安、胸闷腹胀者,合栀子15g、厚朴15g、枳壳15g。
注意事项
有些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停药后即可缓解。
来源:《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