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乳山海区牡蛎养殖监测通报年9月 [复制链接]

1#

各有关单位:

8月中旬以来,河北秦皇岛、山东胶南、大连长海县等海域相继出现浮筏养殖牡蛎死亡现象,调查海域当年苗种死亡率普遍超过50%,部分海域超过90%。根据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环境胁迫性疾病防控岗位会同乳山市海洋经济发展中心对乳山市牡蛎主养区的连续跟踪监测,近岸海区自然采苗二倍体牡蛎(平均壳高35.18±4.84mm)死亡超过70%,7月中旬由荣成移入的当年三倍体牡蛎(平均壳高55.74±6.03mm)死亡50%,二龄三倍体牡蛎未见大面积异常死亡。死亡样品未检出疱疹病*及其变异型,牡蛎呼吸率及相关酶活指标检测提示处于死亡临界阈值的牡蛎占比高,死亡现象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进入9月,海区水温逐步回落,9月1日监测海区水温25.3℃,盐度28.72,溶解氧浓度6.82mg/L,饵料藻类丰度有所增加。育肥三倍体牡蛎(平均壳高.38±19.24mm,重量.62±51.07g)肥度欠佳,出肉率12.32±2.34%,育肥进程与上市期滞后。有条件的养殖业户可进行疏密分笼,以加快育肥进程。

9月中下旬,气温回落明显,日最高气温18~25℃,海区水温有望稳定在23℃以下。建议1)不要急于育肥投苗,应避开乳山海域牡蛎季节性死亡高峰期,于9月中下旬后开展育肥牡蛎投苗生产,特别是部分海区待售三倍体牡蛎存量较大,应在大部分三倍体牡蛎采收后再行投苗,否则将进一步延长育肥进程;2)各养殖主体应切实落实生态疏养模式,自行降低养殖密度与养殖量;3)度夏牡蛎养殖比例不宜过高,要发挥传统的乳山牡蛎秋季育肥养殖模式优势,增加夏季海域空置率,使海域得以休养生息,基础饵料生物得以恢复。

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

乳山市海洋经济发展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