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6552376715502314&wfr=spider&for=pc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东平
消费者印象中的生蚝,大多是干净乳白蒸熟的样子,又或者添置上蒜蓉等调料被摆上烧烤架。然而,从海洋的宝物到餐桌上的珍馐,中间要经历的不仅是时间的等待、更要经历从打捞、分割、清洗、到分拣、运输等多个流程,才能送到买家手中。
在生蚝的优质产地乳山,人们更习惯于称呼他牡蛎,或者更接地气的“海蛎子”。由于牡蛎产业的蓬勃发展,山东乳山已经拥有了一套完整的生蚝养殖产业链,成千上万的乳山人投身于牡蛎养殖的事业中,依靠它发家致富,奔向了小康生蚝。
在乳山西泓码头,天刚亮就有人下海打捞牡蛎,拖拉机将渔船拖入海中目送船只远去,再带回满载而归的渔船。一日日的循环往复,早已成为乳山海岸上习以为常的场景。
对于刚打捞上岸的牡蛎,需要人工去杂和分割。牡蛎喜欢聚集,为了保证它的品相和质量,需要用斧子直接将相连的牡蛎劈开,并且筛选和丢弃杂质。眼下正值牡蛎收获,岸上的工人们也抓紧时间把刚打捞上岸的牡蛎进行初加工。因为这并不是太过于需要力气的活计,所以参与初加工的大多是女工,她们早上一般是八点来干活,干到下午四点,七八个小时能挣一百五六十块钱,每个人一般一天能打一千斤牡蛎。
经过半自动化的运输和清洗之后,将牡蛎放上分拣台成了最依赖人工的一道工序。据他们所说,牡蛎最旺的季节大多是春节前一个月,那时候不仅水质达到最优,牡蛎的口感到达顶尖,作为高端产品的牡蛎,也同样适合摆上年夜饭的餐桌。在那样的旺季里,单单一个厂子就可能处理七八万斤乃至更多的牡蛎,每一只都要被分拣人精准地放置到秤盘之上,再通过精密系统派送至相应的重量区间。
分拣机器不会停歇,为了防止空转增添成本,人力同样不会休息。“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做十六七个小时哦,一直在分。”大姐笑着回应,但是手上的动作却丝毫未停,生产线上也没有哪怕一个的空档。
付出辛苦,换取更高的收益,在乳山的养蚝人眼中,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但而今牡蛎养殖也有了新的变化:乳山市*府带头出资建设两个产业园,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一期建设共占地亩,可容纳多户养殖户,完全满足养殖户生产生活各项需求,提升农户的生产效益、并且大大降低工作成本。这意味着乳山牡蛎养殖产业的发展将“由零变整”,牡蛎养殖、冲洗、加工、出售将实现一体化运营,生产模式将迈上整体性、规模性的新台阶。
扫一扫,马上有生蚝